標準
橡膠加工流程如下:
膠乳貯藏在樹皮韌皮部的乳管裏,把樹皮割開,牛奶般的膠乳靠著乳管本身及其周圍薄細胞的膨壓作用,就會不斷地流出來。割膠一般是淩晨4點左右,這個時候溫度比較低,膠樹體內水分飽滿,細胞的膨壓作用是一天中最大的,它排膠就比較流暢,因此清晨割膠產量高。
2.收膠:
不同季節、不同品種,排膠時間的長短有很大差異,當絕大部分膠樹已經斷滴時便可收膠,必須在太陽升出來前完成收膠工作。收集碗內的鮮膠乳後樹上留下的膠線及膠杯中剩餘的凝膠。它一般可製成l0號、20號標準橡膠,薄褐縐膠片,混合縐膠片和充油橡膠等產品。
3.膠乳淨化:
膠乳淨化是通過過濾、離心分離(如圖)、自然沉降等方法除去膠乳中的雜質。橡膠中的雜質,會使橡膠製品的性能降低。如不耐撕裂、不耐磨耗、生熱高、輪胎脫層等。對於標準膠來說,雜質含量是一項主要的指標。因此,膠乳淨化是確保提高橡膠質量的關鍵措施。
4.膠乳凝固:
在凝固槽中導入淨化後的膠乳加酸凝固。這種加酸凝固工藝目前使用較為普遍,是影響天然橡膠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。膠乳的凝固方法、凝固濃度、凝塊熟化時間等會影響製得橡膠的塑性保持率。橡膠可塑性加工對橡膠製品生產的工藝操作有著重要意義。
5.壓薄、壓縐:
把凝固的膠乳通過機械滾壓,脫水變為較薄,厚度一致的凝塊。這增加了膠片的表麵積,縮短幹燥時間。同時使膠料的強度增加和得到初步造型的目的,有利於保證膠料進一步加工的質量,提高生產效率。
6.造粒:
膠料經錘磨機造粒,所得粒子形狀不規則,有孔隙,表麵粗糙,使得膠料的後續過程幹燥、包裝等操作條件得到改善。通過造粒,使膠料物理性能和堆積比重得到較大提高。節約運輸、儲存、包裝空間,使加工後橡膠的商品價值和市場競爭力得到提升。
7.幹燥:
把濕顆粒膠裝入幹燥車進行烘幹。顆粒膠加工時的幹燥程度會影響製成標準膠的揮發含量。當橡膠中的揮發物含量越低,在貯存過程中越難長黴,在生產中的應用性也越強,在製品加工過程中焦燒危險性越小,塑煉效果越好,因此容易生產出質量高的橡膠製品。
8.出膠稱重:
如果烘好的顆粒膠溫度仍很高,出膠時要等熱量消散到規定溫度才能及時稱重包裝。這樣橡膠就不容易吸濕返潮造成長黴,有利於長期保存,提高橡膠的使用性能。目前國內全乳膠的淨重為33.3kg 或40kg。
9.壓包:
把規定重量的顆粒膠放入打包機加壓,顆粒膠會從鬆散的狀態變成一定規格,外形方正的緊密橡膠。壓包結實的橡膠可以更好的運輸,堆放及儲存。
10.打包:
膠包用聚乙烯薄膜袋和聚丙烯編織袋雙層包裝,這樣有利於保持橡膠的清潔,幹燥,防止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受外來雜質的汙染,以及防止橡膠在堆放時互相粘結和沾染灰塵。
11.堆放入庫:
膠包的貯存要分種類和級別堆放,堆放高度為4-6層,堆長不限,要求通風良好、幹燥、清潔、不漏雨,以免導致橡膠發黴變質。堆放橡膠的倉庫要嚴禁煙火,周圍附近不要存放易燃物品。